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商平台到家业务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电商平台到家业务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京东到家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京东的自营电商盈利模式是线上零售商模式,类似线下商超(比如说家乐福、沃尔玛)以较低的进价向商家购买商品,以较高的售价出售商品,向 C端消费者收费,盈利主要来自商品的进销差价。它的本质是在贩卖商品。以上就是我做出的相关回答。
送菜到家的经营模式?
生鲜社区实体店+互联网会是出路,电子商务会渗透到生鲜行业是必然的。
生鲜电商,死多活少,“前置仓+到家”模式走的下去么?
我认为亲“前置仓+到家”的模式走不下去。
这样的模式唯一的好处就是30分钟送达,其他方面的优势都不明显。
但是现阶段更加为了凭顾客体验,而设置了很多的前置仓,但是这些仓库之间库存明细又不能做到实时互通,所以浪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能够尽快使自己跑成头部玩家,各家都在进行补贴把顾客惯着。一旦某天取消补贴,要让顾客为前置仓里的浪费,和30分钟到达这样超爽的体验买单的话,我相信大多数顾客可以接受3~5个小时再到货。
我们试想一下,30分钟送达顾客手里的菜不太新鲜,你认为顾客还会在你这里买几次?3~5个小时送到顾客手里的菜足够新鲜,价格比农贸市场略低或者持平,你觉得顾客会在手机上买菜,还是会亲自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顾客真正在乎的是,拿到手里面的菜是否新鲜。要是同时开通3~5个小时到达,跟30分钟到达两项服务,30分钟到达会需要加收加急服务费,3~5个小时到达则不叫加,我相信绝大部分顾客会选择在3~5个小时之前下单。
未来会形成在一个大城市或者几个城市的中心地带设立一个大型的中转分拣配货仓库,在这里完成分拣配货,然后再有专线的冷藏配送车拿到一定的片区内,再由达达、蜂鸟这小哥送达顾客所在小区的冷藏快递柜。
“大型中心分拣配货仓+冷藏运输专线+同城配送+智能冷藏快递柜”。这样的模式才会是未来最佳状态。设城市中心大仓,对平台好管理又节省,也里顾客足够近。终端设立智能冷藏快递柜,海鲜水产蔬菜都可以做啦。
以上是我对电商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希望能帮到你。要是对农产品,和社交电商又兴趣可以关注我,可以一起交流。
互联网大佬们提出了一个概念,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这个产业互联网如何做?由谁来做才可以做得成功?我认为产业互联网一定要熟悉这个产业的人,仅仅懂互联网的人是做不成产业互联网的。以我的观察目前做农产品电商的都是懂互联网而不懂传统的农产品贸易的人,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不正常。
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一个24岁的小女孩在朋友圈卖农产品拿到了融资,我很奇怪,你在朋友圈卖大***,卖给谁?你的目标顾客是家庭对吧?他一次买多少斤?十斤还是五斤?市场8毛直接买回家,你也8毛一斤再加一块钱的运费1.8一斤,消费者会要你的大***?这样的商业模式也被资本看好了。自然是失败收场。
农产品有几个特点:单价低,质量标准不同意,需要保持新鲜,小规模运输成本太高,消费频率特别高,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一般快递物流公司都需要中转,中转一个是慢,二是很容易产生破损,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不适合小规模电商。农产品的电商一定要以大规模的运输的模式为主,也就是产地到批发市场,这样的平台没有,农产品电商很难做成功。
我们在2016年转型[_a***_]互联网的时候设计过一个农产品的电商平台,我们分为产地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订单农业。我上平台一搜离我500公里的麻城的桃子最便宜,5毛一斤,我看评价不错,我放心的支付了十吨一级桃子在平台,三天后到货了,我验收是一级损耗也在承诺的范围内,我确认对方收到货款。我们规划到配送的时候发现配送要烧钱,于是放弃了,做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30%的物流配货软件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app。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商平台到家业务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商平台到家业务模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