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拼多多国美电商新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拼多多国美电商新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拼多多和国美合作,对京东,淘宝天猫有什么影响?
第一,企业属性。
拼多多和国美都是平台型企业,用传统商业的标准也可以叫做渠道型企业。无论是3C,还是农产品,还是快消品,都要借助渠道触达消费者。
在这个层面,拼多多和国美的差异在于,前者是线上渠道起家,后者是线下渠道起家;前者是下沉市场起家,后者是一线城市起家。这里之所以说“起家”,意在强调企业基因和优势***积累。这些还要结合第二个层面来说。
第二,战略意图。
拼多多的业务瓶颈可以从两个维度看。首先,是拼多多是做农产品、低端消费品、低端电器起家的,尽管靠大量补贴吸引了很多其他品类的商家开店,但跟国美这类专做3C产品的企业相比,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是有短板的,至少在某些品类方面是短板。
拼多多跟国美联手,可以快速补足家电类商品供应链的短板。而且,家电类产品单价高,相比农产品、低价轻工业品来说,可以获取更高的GMV。
其次,拼多多是做下沉市场起家的,尽管这些年在一二线市场的渗透率也很高了,但和国美联手,可以加强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能力。此外,拼多多和国美联手,也符合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结合的常规路径。这方面,可以参考“腾讯+万达”,“阿里+银泰”。
对于国美来说,将强化线上渠道的销售能力,同时方便后续触达下沉市场用户。
综上所述,拼多多和国美联手,是渠道端、供应链端、存量用户端的***共享。虽不属于中规中矩,但也算意料之中。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拼多多是电商领域里的一匹黑马,而国美电器则是没落的传统贵族。但最终这两家公司因为同一个对手走到了一起,那就是阿里苏宁。
先说一下拼多多的大致情况,拼多多崛起于下沉市场,前期依靠微信流量,在农产品领域发家。现在的拼多多已经用了7亿用户。但拼多多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物流和大家电。
国美现在全国还有一千多家门店,对于国美来说,国美虽然是没落的贵族,但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美的老对手苏宁,前几年就和阿里联手,阿里巴巴斥资283亿元入股苏宁易购成为其第二股东完成了历史性的联姻,此后双方开始在各方面建立密切合作,剑指国美京东。
现在国美给自己找一个电商盟友,这无疑是对抗阿里苏宁的一块筹码!
国美零售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将接入拼多多平台,为平台商家在大件物流等环节提供定向服务,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
黄光裕就不用多说了,可以用中国的商业奇才来形容。早在2008年的时候,黄光裕以430亿元的财富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
在黄光裕的时代,那时候无论是阿里还是苏宁,都还没有形成气候。大家都知道董明珠的格力很厉害吧?那时候我估计董明珠都得让黄光裕3分。
想当年国美挟渠道优势逼的格力退出卖场,可见头部渠道有多强势。如今拼多多以低价拼团硬杀一条血路,不仅成长快速,也在合纵连横中巩固地位。
感谢您的阅读!
首先给出问题的答案
拼多多与国美合作,给人感觉是强强联合,其实也未必能如人愿,能吸引更多用户,获取更大收益。
问题详解
很多人一看到有名头的企业之间宣布联手,马上就拍案叫绝,高呼连连。而且开始思考,他们合作之后会影响到谁,会让谁难过等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都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首先并不认同某多多是一款社交电商软件,他与传统电商并无异议,不论拼多多作为一个电商平台至今的收获如何,都掩盖不了平台自身的问题,以及自身拥有的低价值客户群体。
当然也许这正是其发展之道,从推出至今,某多多因为货品质量问题,以及商户向平台***的问题,比比皆是。网上更有段子调侃从其他电商平台,与某多多平台购买的产品做对比,结果某多多的产品的质量兼职让人啼笑皆非。
而且现在人们在市场开玩笑的时候,如果谁买的东西显得价值低廉,又或者显得满是瑕疵,那么都会问对方是某多多买的吧。所以某多多推出后如果背后没有大哥撑腰,我想它很难从初一走到十五。
在看国美,国美虽然一直处在低迷之势,好比一个久病不愈的人,但是不得不说国美依然很坚强,从黄光裕入狱后,苏宁借势攻城略地,将国美落下神坛。但是国美一就能安稳的走到今天,属实不容易,且待黄光裕出狱后,相信也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者合作更像是,生病的人请庸医治病,非但不会痊愈,可能会越发严重。从京东到苏宁针对家电数码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电器这一板块的销售,甚至淘宝都未必敢言领先于二者。
更何况产品质量与销售服务,线上与线下的渠道结合,口碑与品牌信任度,远远要高于某多太多太多,所以影响一定不会太大,谁也不想买台电视,回家看十天就开始花屏,所以国美,应该选择更多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出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拼多多国美电商新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拼多多国美电商新模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