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冀州文员电商运营招聘信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冀州文员电商运营招聘信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表幼子投降曹操去青州被于禁杀死,有必要吗?真实的历史如何?投奔汉献帝封王不可以吗?
正史上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就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后来根据《三国志》注引《魏武故事载令》,大意是:曹操认为刘琮献地有功,虽监一州之史,工资却太低,于是表刘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然后,刘琮就没有记载了,其实这也正常。因为,无论刘琮个人能力如何,曹操是不可能重用他的,毕竟他曾经代表着荆州之主。更何况,刘琮在母亲蔡氏,舅舅蔡瑁的庇护下,才接任的荆州之主,而非才能。所以,此后的刘琮不见正史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不可能杀刘琮的,因为既不能杀,也没必要杀。
实际上,曹操也确实得感谢刘琮,要不是他献了荆州之地,许都的西南面就没有了屏障,一旦襄樊被突破,就剩下一马平川的平原之地了。另外一方面,曹操对刘琮好点,也是在收买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杀他。但是为什么说不能杀呢?曹操举大军南下的之际,荆州“亲曹派”的代表蔡瑁,蒯越,韩嵩,傅羲等人是劝着刘琮归降,如果曹操杀了刘琮,岂不是让这些“亲曹派”的士人背上“不忠不义”之名?当然,他们劝刘琮归降,本就多少冒着不忠的风险。但是毕竟曹操代表汉献帝,而且只要刘琮好好的,他们就有了“遮羞布”,就算那些被迫加入曹营的,也能安心的效命了。
这就和《三国演义》不一样了,***里刘琮归降曹操后,确实是被于禁所杀。当然,刘琮之死,是罗贯中的尊刘抑曹所带来的。首先,***里蔡瑁,张允的人设,就被荀攸形容成“谄佞之士”,曹操也认同(历史上,蔡瑁年少就认识了曹操,关系还很不错)。所以,曹操取荆州时,欺骗了这两货,让他们跟刘琮说,归降后,依然为荆州之主。因此,荆州方面中计,刘琮第二天就屁颠屁颠把印信,兵符献给曹操。结果,曹操变卦了,让他去青州上任刺史,刘琮再三请求留荆,曹操不准,还说怕刘琮留在荆襄会被人所害。其实,曹操之所以命于禁杀刘琮,是发现刘琮被骗后,心生不甘,日后可能联系旧部造反,必须要绝了后患。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还是正史,刘琮身边都有一个将领王威,是不愿就此投降曹操的,***中,他还为护卫刘琮战死。王威曾经劝刘琮,将军既降,刘备又走,曹操轻装冒进,所以如果伏兵险要处,曹操可擒。只是,王威此计最终没有得到施行,否则诚如所言,恐怕会改变一些历史走向。至于问题中提到刘琮如果投靠汉献帝,会不会封王?答案太简单,肯定不能,当年刘表镇守荆州时,也不过是侯爵,怎么可能换成刘琮就变成了王呢?再说,汉献帝控制在曹操手里,曹操此时连公爵都不是,刘琮又怎么可能凌驾于曹操之上,成了王呢?
刘琮是刘表少子,与幼子不同,只能说明不是长子。在演义中,由于年幼继位,曹操大军南侵荆州,惊惶不知所措,在主降派蔡瑁张允蒯越等的坚持下,与母亲蔡夫人商议后不战投降曹操,曹操大收荆州人心,对降将封侯赐爵,并对主降派蒯越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又封刘琮为荆州刺史,却又遣他迁居青州,有调虎离山之意,刘琮母子大惊,只得启程,又被曹操派出于禁中途截杀。
而史实却不同于演义,演义为了突出曹操的奸诈,有时栽赃嫁祸,比如刘琮,降曹后并没有被杀死,而是被封为青州刺史,列侯,曹操还对他的主动归降行为大加表扬“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称赞他不辱先人,光宗耀祖,以东汉不满王莽而参加绿林军的鲍永,和曾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军后归刘玄,再降刘秀的窦融相比,功高德厚,后来还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应该得以善终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琮是刘表的少子,据考证刘表还有幼子刘修,刘琦为长子。刘表元配并不是蔡夫人,姓氏不知,蔡夫人过门后无所出。初时刘表以刘琦性格类己,打算立他为储,娶了蔡氏后,蔡夫人帮刘琮娶了蔡氏宗族的女儿,成为休戚与共的一体,就支持刘琮,给刘表吹枕边风,导致刘琦渐受冷落刘琮上位的形势。(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蔡氏在荆州算大族地头蛇,当地有五大族蔡、庞、蒯、习、黄,互相通婚互为援应,比如诸葛亮的姐夫是蒯越的侄子蒯祺,老婆黄氏,岳父黄承彦娶的是蔡讽的大女儿,而蔡讽则是蔡夫人的父亲。有这些纠葛,所以荆州大族多支持刘琮。
而刘琮之降,严格说应该是归顺朝廷,不管如何,曹操代表的是大义名份,是汉献帝亲封的丞相,不比孙权刘备是武力割据一方的乱臣。刘表在献帝时接受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之命入荆州,依赖蒯良蒯越和蔡瑁而轻取荆州,他的开始,就与荆州大族结下不解之缘,刘琮的降与战,必然受到他们的重大制肘,由不得本人。或许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刘表全据荆州后不思进取,无法前进一步,才有了自守之贼之名。而东汉的王侯爵制,还受到刘邦的白马之盟所约束,毕竟光武帝刘秀是承祀西汉元帝的衣钵,必须遵守。除了皇亲,其他人不能封王,最大只能封侯,所以,封刘琮为侯算对得起他了。
首先,曹操并没有杀死刘表幼子刘琮,当然更谈不上具体被于禁杀死,历史上刘琮被改封青州刺史后的确平安抵达青州,《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说刘琮任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国志.魏志.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魏武故事》所载曹操表奏刘琮“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笃中正之体,教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产,下图不朽之余祚;鲍永之弃并州, 窦融 之离五郡,未足以喻也。雖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还州。监史虽尊,秩禄未优。今听所執,表琮為 谏议大夫 ,参同军事”,这则记载表明,第一,刘琮任青州刺史后并不自安,惟恐曹操生疑就主动请求离开州任去朝中担任文职;第二,此举令曹操十分满意,就否决了幕僚原本建议的、让刘琮担任地位清要但级别和爵禄不高的御史台诸官,让他担任秩禄较丰厚的谏议大夫,并加了个象征性的“参同军事”表示亲昵(“不是外人”才能参同军事),同时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把刘琮投降比拟为东汉初主动归附刘秀的更始部将鲍永和河西地方势力窦融,这在后汉是很高的评价,很显然,曹操有意将刘琮树为“识时务为俊杰前途光明”的典范,没必要杀、也的确没杀,所谓被杀不过是***和平话的艺术创作,事实上不但刘琮,连蔡瑁也没杀(历史上不是蔡瑁夺了刘表父子的权,而是刘表父子依靠蔡瑁才能真正掌握荆州,而且蔡瑁和曹操年轻时就是好友)。
其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举兵南下前两个月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废三公,立丞相、御史大夫、五官中郎将总理全国军政人事大权,而总成于丞相,丞相是曹操自己,御史大夫是唯曹操命是从的华歆,五官中郎将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就是说,汉献帝封官授爵,名义上是自己拿主意,实际上是曹操说了算,而更具体的事务则完全由曹操的丞相府(霸府)来裁决,刘琮就算一个人活着跑到曹操腹地的许都,见到汉献帝,汉献帝敢或能封他什么王?就算敢,他能活着走出许都么?
《三国演义》里说到“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其中脑补和虚构的地方很多(如此时曹操还不是丞相而是司空、骠骑将军),但有一句话道理是不错的——关公要求“降汉不降曹”,曹操大笑“我即是汉,汉即是我,降汉即降我”,刘琮的处境还不如当年的关羽(曹操官更高,势力更大),“降汉即降曹”,他不在曹操跟前“降汉”,却跑去曹操老家边上的许都“降曹”,是活腻味了么?
事实上,刘琮无论是英明神武,还是昏庸无知,都逃脱不了投降的命运。
刘琮是刘表的次子,刘表的长子是刘琦,刘琮之所以能够接管荆州,是因为得到荆州大族蔡瑁和蔡瑁外甥张允的支持,蔡瑁是刘表妻子的弟弟,荆州名门望族,名士蔡讽的儿子。
就连刘琮的父亲刘表,当年只身一人进入荆州,能够在一年内迅速掌控荆州,也是得到了荆州大族蒯氏兄弟和蔡瑁的支持,可以说没有蒯氏兄弟和蔡瑁的支持,刘表都不能在荆州扎根,更别说刘琮了。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南下,刘琮在蔡瑁和张允的劝说下,或者说挟制下,投降于曹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对于曹操来说,只要拿下荆州就行,至于之前谁是荆州的主人,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荆州在曹操手中。
之后,刘琮被曹操封为青州刺史,后改为谏议大夫。青州刺史仍然主政一方,但谏议大夫只是负责朝廷议论的官员,已无实际权力,根本就不如青州刺史或者荆州牧有实权,这个时候的刘琮就是一个虚职,对曹操毫无威胁可言,曹操不可能让于禁杀了刘琮,这没有必要,真实的历史上,刘琮之后的事迹就没有记载了。
为什么没有记载了?
一是可能刘琮之后毫无作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情,都与刘琮无关,也就是默默无闻;二是可能不久之后,刘琮就去世了,可能是病死的,但反正不可能是曹操杀的,曹操还没有平定天下了,况且刘琮对曹操又毫无威胁,实在没有必要杀刘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冀州文员电商运营招聘信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冀州文员电商运营招聘信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