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镇青年电商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镇青年电商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阿里数据里披露的小镇青年形象?
在这里先说一下小镇青年的定义是什么?小镇青年值得是一批年龄在18到30岁的,然后生活在三四五线的城市,虽然相比于一二线的精英人群,小镇青年似乎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但是不得不否认的一点,这股小镇青年的力量正在快速的崛起中。
实话说,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人群的结构以及形成了,当然了,有一大批的小镇青年,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他们喜欢的消费并不仅仅在物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的是体验式的消费,为此,他们也促进了新的消费市场的形成。
我是浙江绍兴某县城的小青年,现定居在上海。现在回老家感觉他们都很有优越感,反而是大城市混的,都是一脸苦逼。
我们一个小县城有13家上市公司,我一个同学是开直升飞机上班的,有一家上市公司。另一个同学在上市公司上班,十多年了,去年公司给他配了800万的股票,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800万!还有一个同学的宝马是公司前年送的,当然这个是小儿科了。还有几个发小都是奥迪,奔驰,路虎。房子就不用说了,手上基本上两三套房子打底,结了婚,老婆也会带两三套房子过来。。。
每到周末就带着小孩去周边玩。动不动就是钓鱼,烧烤,游泳,爬山,每年有时会出国玩。穿的衣服倒不是什么大牌。但是包包都是香奈儿爱马仕LV。。。
小县城的青年抽烟都是黑利群起步。不管月薪是几千,必须要抽这个烟。这一点我到现在都没想通。
小县城风景很好。山山水水,空气也好。生活也很滋润,有点什么事情,七大姑八大姨的或同学都能帮忙摆平,总能找到关系。哪里有这么多压力。
说起小镇青年的影响力,不得不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了,要知道,汽车已经成为小镇青年出行的“标配”了,它也间接的代表着小镇青年消费水平的进一步的提升,无疑,四五线城市中的高端汽车消费市场的前景也是愈渐广阔。
近几年,国内旅游消费指数也是不断的攀升,其中以年轻群体为主,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群体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不仅仅是国内游,出境游也是他们新的选择方式,这也间接的说明,小镇青年的消费意识已经在逐渐崛起的状态中来了。
趣头条「金币换流量」的模式是否有价值?
趣头条《金币换流量》的模式是否有价值?
有没有价值我不知道,我就知道趣头条很讨厌。
手机上卸载以后,没有几天就又回来了。
打开趣头条就是收徒弟,我觉得拉人头赶上传销了。
不收徒弟还看看,收徒弟吗卸载。
现在只有头条还能看,朋友们回答问题有的很精彩。
现在每天都要有新的出现,给钱的我真不乐意看。
模式的创新是趣头条短时间内崛起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交关系链的推动,海量的分享传播基础,趣头条实现了收徒模式的广泛覆盖。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上下层级,师傅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而大量的三四线城市赋闲者也通过这一体系赚取了收益,趣头条app平均推广成本降到了5元左右,远低于其他平台的成本。
这种收徒体系一方面相当程度地提升了趣头条的活跃度,另一方面让三四线的人群付出精力和时间去进行一二线人士无法想象的地推工作,帮助趣头条实现了快速的弯道超车。但这样的改造方法没有什么壁垒,市场上已接连出现惠新闻、淘新闻、东方新闻等同质化产品。只靠单一的广告费转手补贴用户方式,能不能很好的活下去这是一个问题。
趣头条通过收徒制拉来的用户,虽然可以通过平台现金激励式的运营手段提升其留存,但这部分人群消费力以及消费欲望如何是不明确的,若其阅读的内在动因并非兴趣,而是单纯的赚金钱的心态,或者会成为平台成长的隐患。
“内容为王”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趣头条主打“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内容特质接三四线城市的地气,主要涉及***、八卦、异闻等题材,一直在低俗的边缘徘徊。打开趣头条首页,除了顶部给核心的惯例正能量位置外,这类内容占据了十分之八。
如果说拼团低价成就了今天拼多多,那么收徒返利则成功的将趣头条拱向了新高度。从0到数百万日活,绕开了BAT的流量围堵,也不同于今日头条的增长黑客,趣头条把网赚这件事的门槛拉的无限的低。
趣头条的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最合适的时机抓住了下沉人群的红利。
这是趣头条做对的第一件事,当退休的大爷大妈们已经加入了一个个微信群,也学会了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时,下沉的拐点其实比想象来的更快。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移动综合资讯领域月活跃用户5.35亿,同比增长34.57%;月启动次数631亿次,同比增长22.21%;月使用时长100亿小时,同比增长2.13%,相比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用户粘性增速相对滞后。
2、除了拉新,趣头条还把这套逻辑应用在了提升用户时长和用户粘性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镇青年电商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镇青年电商模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