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杭州跨境电商脸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杭州跨境电商脸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如何评价「趣店」的赴美上市和罗敏的「回应一切」?「趣店」到底是家怎样的公司?
- 蔡崇信现在以及将来在阿里的定位是啥?
- 市值蒸发超96%,裁员千人,“微信电商第一股”怎么了?
- 腾讯为何遭南非大股东Naspers减持?该公司有何背景?
- 对于4人在杭州海底捞自带食材,最后只消费74元,你怎么看?
如何评价「趣店」的赴美上市和罗敏的「回应一切」?「趣店」到底是家怎样的公司?
趣店,创业很成功,但是这回是臭了。而公关呢,实在是一错再错。
昨天,看到我尊敬的程苓峰老师发了一个队趣店CEO罗敏的对话,《趣店罗敏回应一切》。
有趣店的投资人如此评论:罗敏足够坦诚,回应一切,中国年轻人的创业榜样!
我看完了对话,实在是痛惜和遗憾。趣店的公关是体育老师教的吗?在恶化舆论的道路上一错再错,生生地将罗敏送到了和薛之谦一样的绝境。
趣店的前身是面向大学生分期付款购物的平台“趣分期”,为全国各地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服务,后来趣分期转型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为5亿非***人群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升级为趣店。
熟悉一点趣店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家前身叫“趣分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起家于校园贷市场,在2016年的监管政策之后转型现金贷以及消费分期服务。与银行贷款不同,这一类业务平均借款金额普遍是几百至几千元,针对的用户主要以三线城市以下人群为主,还有一二线城市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等——他们都是传统金融机构“照顾”不到的长尾人群。
趣店前身趣分期,之前有很多朋友在趣店工作,现在还有不少。趣店初期发展就是定位于校园大学生分期平台。学生市场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各路玩家都纷纷入局。学生市场消费潜能巨大,获客成本较低,很容易产生独角兽企业。趣店从学生分期市场毅然转型社会市场,放弃高校市场,一方面是公司内部高层的思想,另一方面是趣店的各路资本方驱使趣店进行转型升级。
当一个公司有太多资本进入的时候,创始人内部很多决定已经做不了了。资本推动转型。趣店最大的业务是现金贷业务,当然巨大的利润使趣店很快由亏损转为盈利。近10亿的利润,让趣店借助支付宝蚂蚁金服迅速崛起。最终美国IPO。趣店500亿的估值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或者趣店先有的业务是不是能够撑得起这些估值,还需要时间验证。当然趣店上市后我们可以发现部分资本已经开始***离场。这次资本游戏到底产生什么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邀请!趣店是在2016年7月7月,由趣分期品牌战略升级为趣店的。
趣店主要提供分期购物,现金借贷消费,一秒取现,趣特卖充值等服务。
趣店有覆盖全国300+城市,是一家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便捷,安全,快速的手机移动分期购物体验的公司!
蔡崇信现在以及将来在阿里的定位是啥?
在阿里巴巴中有这样的一号人物,即便是马云都是非常的尊重,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阿里巴巴的运转模式和全球化的视野。
这个人就是阿里巴巴的元老级别的蔡崇信,说起蔡崇信可能稍微了解科技圈的人都是很了解的,因为这个人是真正的天才,当初马云还是一个刚刚成立阿里巴巴的小菜鸟的时候,蔡崇信已经在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学位,而在学成归国之后,加入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之一。
现在的蔡崇信任职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执行副***,那么对于蔡崇信来说,现在以及将来在阿里的定位是什么?
那么我们可以观察阿里巴巴的发展道理,为何说阿里巴巴一直都是媒体流量的中心,那么从这么我们可以看出来蔡崇信的重要性。
放弃580万的年薪,而坚定的选择只有500块钱的阿里巴巴
这是何等的魄力啊,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后,其实蔡崇信的身价已经很高了,但是当有一次和马云交谈之后,就义无反顾的选择加入到阿里的团队中。
而在当时前途迷茫的阿里巴巴,即便是马云也是只能怪拿出来只有500块钱的工资,这个时候蔡崇信自己是毛遂自荐,告诉马云说是要加入到阿里巴巴中,那么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为何蔡崇信要加入到阿里巴巴中的原因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元老级人物,与马云私交甚好,在马云创业初期举步维艰的时候,他想方设法给马云筹来了巨额资金。可以说,[_a***_]没有蔡崇信,就没有马云的今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蔡崇信是马云事业上遇到的大贵人。蔡崇信学历很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蔡崇信于1999年加入公司,并于当年作为先遣部队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曾任阿里健康非执行董事。现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NBA中国董事会成员。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147位。2019年9月19日,阿里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正式成为NBA篮网队老板。
蔡崇信凭借115亿美元的身家位列“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榜单”第9。2020年2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蔡崇信宣布,将以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和篮网队联合名义,捐赠2500万元人民币,重点对医护人员和机构提供支持。蔡崇信为人谦和老成持重,深得阿里员工的爱戴。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提问者和广大网友感到满意,谢谢请关注萨瑞娜绿城播报。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蔡崇信正在逐步淡出阿里的管理组织,不排除未来会像马老师一样,淡出阿里后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为什么会说蔡崇信有逐步淡出的可能?
只要有关注科技行业的人应该都知道蔡崇信的***故事,以及他对于阿里的意义。一直以来,蔡崇信都是阿里的主要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的融资、资金调度、上市等等关键事务。在一手把战略投资部建立起来以后,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这个部门,负责阿里的战略投资事项。而早几个月前,公开消息显示阿里的组织更新后,战略投资部门将由另一高管武卫负责,而几年前的财务常务工作也是从他的手交给武卫负责。
从投资活动看蔡崇信给自己的定位。
加盟阿里之后,蔡崇信的个人财富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截止到去年财报显示,经过之前的减持后蔡崇信还持有阿里2.3%左右的股权,若按2019年8月16日的股价计算,阿里的市值是4545.83亿美元,折算后蔡的财富有104.5亿美元,比前两天升值了不少。
有钱后的蔡崇信也开始投资自己喜欢的项目,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这两天报道所说的收购篮网球队了,总共耗资23.5亿美元。而观察蔡崇信的的投资轨迹,会发现他的关注点比较多集中在体育和教育方面,除了这次巨资收购美国的篮球队,以前还投资过曲棍球球队,以及成立了重点关注现代职业教育、青少年体育教育和教育脱贫的蔡崇信公益基金会。
因此,从种种迹象表明,蔡崇信都有淡出阿里的可能,转而投身到自己更喜欢的行业中去。
市值蒸发超96%,裁员千人,“微信电商第一股”怎么了?
品牌都搞砸了,微商界的一姐张庭涉嫌传销,微商两个字就与不靠谱紧密相连。
微信电商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可以吸引到消费者,京东物流快,拼多多便宜,你有啥吸引眼球的?
微商没有大的客户群体,主要做熟人圈子生意,再怎么发展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位子就那么大。
抖音的商业化横空出世,直播带货,有实物可观看,客户群体数以亿计,这就是别人的优势,客户量大,传播速度快。
发展受限赚不到钱,市值萎缩,裁员也就见怪不怪。
有赞裁员,有评论说saas行业的冬天到来了不管是从国家政策还是市场环境,现在都是中小企业发力的阶段,而中小企业又不具备强大的系统研发实力,saas无疑是阶段性很好的解决方案,有赞作为头部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感觉还是运营出现了巨大偏差。
中国的电商、互联网的宗旨都只是要盈利,所以不管任何项目,盈利是第一宗旨,这也导致了互联网公司带偏了一片高科技人才,引导了错误额价值观。
作为国家高端技术人才汇聚的行业,如果仅仅让他们的才华开发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长此以往国家高端技术研发将无人可用,所以国家势必出手整治。
另外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新老交替成为必然,曾经电商的王者淘宝最近隐隐有被拼多多取代的趋势,花无百日红就是这个道理。
这事不怪微信(腾讯)、不怪快手,只怪它自己。这事说的是有赞,就是有赞没有核心竞争力,能赚钱的东西大家都能做了,它就没用了,被抛弃了。
有赞主要做的是就是在各类平台(比如微信、比如快手)上帮商家搭建网络店铺,然后向商家收取费用。
在平台上给人开网店这事难吗?不难。这事淘宝、京东在有赞开始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平台做了好多年了。
重点在于有大流量的平台愿意让它做。微信和快手有大流量,愿意放手给他做,于是它就起来了。从种意义上来说,有赞就是微信和快手上的阿里巴巴,不过不是对B2B(商家对商家),是B2C(商家对客户)。起风了,猪都能起飞,于是有赞很快就实现了上市计划,人称微信电商第一股。
但任何快速赚钱的行当,都会引起觊觎的。也许快手和微信起先都没有想到有赞这套生意经这么赚钱,尤其是直播带货兴起之后,热度更是上天了。之前也说了搭建店铺这事没什么技术含量,快手和微信自然也看上了这块大蛋糕。
这之后就没有赞的什么事情了,快手跟有赞终止合作,自己搞起了电商平台,微信也推了自己的微信小店,而且是免费的。商家也不是傻子,同样的平台,一个收费,一个不收费,用脚趾头商家都知道选谁。合同一到期,有赞分分钟被抛弃。
总结一下:有赞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它只能寄生在快手和微信这样的流量平台,当流量平台大火,它也会很快起飞。而当流量平台看上它所经营的蛋糕时, 被抛弃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没办法长久的。
2010年7月,著名互联网行业期刊计算机世界发布了一篇名为《**的腾讯》的文章,文章犀利的指出腾讯靠抄袭发家,甚至有垄断趋势,未来将会使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黑暗,很不幸的是,文章过去好多年,腾讯居然真的成为了计算机世界所描述的那样:
“别人做啥它做啥,做大的招安,做小的直接关门”
有赞的倒闭,从他开始选择做微信的功能插件那天开始,就注定失败,其实早在2008年彩虹版QQ***中就注定了结果。
我们把时间轴拨回2008年,在互联网在国内兴起之初,QQ作为国内第一大社交软件,自然是有无数的用户,当时的QQ不像现在这样臃肿,可以说就是一个白板的微信,所以各类插件层出不穷,其中大家最爱用的就是类似彩虹QQ这样的插件,比如拥有反隐身,查询好友地址,一键创建QQ群拉人等功能,在当时的几乎人手一个彩虹QQ。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QQ只要一检测到你的电脑里有彩虹QQ或者其他插件,就会自动卸载,而后来QQ群兴起,有一些人发现很难管理QQ群,就做起了QQ机器人的功能插件,用来管理自己的QQ群,更有人做出了功能完善的机器人供大家***,但很快腾讯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首先禁止所有人使用机器人,然后官方上线了这个功能,并且收费。
同样的,有赞的结果也是如此,包括其他诸如WETOOL等微信***工具平台,早在去年就已经停止更新,微信的功能非常少,有些工具确实极大的提高了微信的使用手感,但用户知道,腾讯同样知道,腾讯只不过在等,当他们的功能已经齐全,并且能够赚钱的时候,就立马在微信更新功能,这样产品的钱就省下了,腾讯拥有最顶尖的程序员团队,几个功能而已,一下就能完美***。
当微信的功能齐全后,肯定还有小厂会开发更加有用的功能,但他们的结果,除了让腾讯省下更多的开发成本,没有其他。
腾讯为何遭南非大股东Naspers减持?该公司有何背景?
腾讯和Naspers从2001年开始,就保持着互利共生的关系。2000年,腾讯作为只有用户总量没有商业化出口的公司,承受着巨大的服务器压力和运营成本,而Naspers也是南非鲜为人知的报纸出版商和付费电视运营商。直到现在,腾讯依靠当年3200万美元的投资创建了企鹅帝国,而Naspers现在持有的1750亿美元的腾讯股价已远远超过了公司本身的市值。当减持的新闻一出,Naspers公司股价大跌逾9%,市值跌至约1150亿美元。
Naspers对腾讯小规模减持。腾讯一直是Naspers长年以来最好的投资。从盈利角度来看,其市盈率长期以来都远高于Naspers,而作为“独角兽”企业,未来经济效益会更高。从市场角度来看,作为出版商和付费电视供应商的Naspers是无法触及到内需巨大的中国市场,腾讯是中间很好的跳板。这次减持,从33.2%减少到31.2%,本质上并不会产生影响Naspers作为腾讯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所以这次减持并不是一次避险行为。
Naspers这一次的小幅减持可能会有以下几个目的:
首先,Naspers内部从2017年开始便提出对腾讯减持,腾讯股票估值大约有1750亿美元,而其自身的市场价值仅为1255亿美元,这种趋势引导大部分投资者认为Naspers的其他业务并没有投资意义,这让其自身主体的估值越来越低。通过减持***的方式来改变公司的经济框架,开拓新业务,改善目前的状况,
其次,Naspers一直渴望***腾讯的投资经验。腾讯当之无愧是Naspers最好的投资,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转型,全球化程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逐渐暴露出大量的商机,这一次***或许是为Naspers再一次的投资试水。
腾讯和阿里系一直属于中国的两大商业巨头,虽然,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张腾讯和阿里的产业结构出现重合,随着“独角兽”企业的上市,竞争也将会越发激烈,但至少目前腾讯仍然在多个领域处于寡头地位。同时,贸易战或许会对国内股市产生影响,但腾讯自身并没有完全金融化,自身的实际价值会一直存在。更重要的是,此次Naspers的减持量并不大,过度的解读或许只是杞人忧天。
第一,我想说南非大股东,Naspers减持腾讯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Naspsers本身就是一个投资机构,而且是减持的目的是为了投入电信板块的支出。
同时, Naspers也明确表示了未来三年将不再减持腾讯。这次减持让其股份从33%降到了31.2%,仍然还是腾讯的最大股东,
第二,我来说说这家公司的背景。Naspers过往曾经是南非最大的报业集团,但其创始人在很早期便看好互联网,同时不看好其主业即传统的报业。
所以,Naspers当时派了一位员工来中国寻找互联网相关的投资机会。而且为员工也很有意思,他初来乍到,并不知道中国互联网的情况,但是他做了了一个草根调研,他走访了全中国很多的网吧,他当时就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就是人们都在用一款,叫QQ的软件。
他每次走进网吧都会听到那滴滴的声音,他便靠这个线索找到了当时正在融资的,腾讯。而且段佳话,也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当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也投投资了腾讯,并且当时正谋化退出。Naspers变借机收购了其股份,25过,李泽楷不卖出这些股份,腾讯所带来的价值,远远比其父亲李嘉诚一辈子的家业还要多。
更有意思的是,Naspers的这位被派到中国的,小伙子,后来也加入了腾讯,并一直工作到现在。他就是现在腾讯的首席探索家,大卫。
最后我们再说回,Naspers这家公司。这家公司之所以被人们一边在称道,是因为从投资了腾讯到现在,一直没有减持。而最近的这一次坚持是其第一次减持。
这样我我想起了一句Livermore说过的话:
Sit tight and let the profit run。
意思就是,牢牢的持有,让利润不断增长吧。
减持原因
一.Naspers核心业务持续亏损
华尔街见闻主编精选曾提及,如果没有腾讯的持股,MIH的母公司南非传媒巨头Naspers近两年可能出现经营亏损——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过去两年一直在亏钱。
从已有信息中可以看到,Naspers减持所得资金将用于加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并用于促进分类广告、在线食品配送和金融科技等业务的增长。
二.股东急于***
投资必然是为了收获,在Naspers主业务业绩不佳,甚至全都亏损的情况下 ,对腾讯的投资是Naspers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投资,Naspers的对腾讯的投资也随之一度膨胀至17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Naspers自身的市值。根据Naspers发布的消息,每一年公司都会接到股东要出手腾讯股票的消息,能坚持这么多年没出售,已经很不容易了 。
一.Naspers公司简介
Naspers是一家领先的跨国传媒集团,成立于1915年于1994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上市。公司在伦敦***上拥有美国存托股。经过多年发展,Naspers已从一个从事传统印刷的传统媒体公司已发展成为业务涉及多个市场的电子媒体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侧重于商业、社区、内容、通信和游戏;付费电视和相关的技术和印刷媒体,包括出版、发行和杂志、报纸和书籍印刷.
腾讯到到底是不是中国企业?为什么有南非投资公司的身影?2017腾讯第四季度闪耀的财报出来后,南非大股东Naspers竟然减持腾讯股票。Naspers此举一出,难免让人浮想联翩,难道腾讯将走进“盛极而衰”的魔咒?
这些疑问,下文都为大家一一详解,但可以肯定的是,Naspers减持肯定不是腾讯问题,而是自身不得已的选择。
咱们一直以为腾讯属于深圳,阿里属于杭州,严谨的说法是腾讯的一部分公司属于深圳。实际上国内的BAT等巨头的公司注册地都是开曼群岛。
腾讯公司的主体经营业务大部分在中国,在此范畴内肯定是中国企业。但是股权结构中,自然也有[_a1***_]资本的身影。
腾讯在开曼群岛注册,上市主体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是隶属于开曼群岛。在开曼群岛上的企业,有外汇管制宽松,基本上没有税收,企业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等优点,而受到大批企业青睐,其中还包括了苹果、Facebook等国际知名大公司。
Naspers于1915年在南非成立,起初以报业为主。直到19***年,库斯贝克接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业务改革,也将这家老牌公司带入新的维度,买入腾讯使其股市市值一路飙升。
库斯贝克是个很有眼光的商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看准了互联网的发展潜力,而且对于媒体行业发展轨迹看的很准。因而在19***年就整合了南非的付费电视业务,且把业务扩展到整个非洲。
Naspers旗下还有个著名的投资部门MIH, MIH满世界搜寻有潜力的初创互联网公司,因为投资都是以MIH集团的名义进行,所以很多朋友不知道腾讯的最大股东是南非公司。
这两天腾讯发布2017年财报,业绩大超预期,同比增长74%,全年净利润724亿人民币,应该是一份比较靓丽的成绩单,但是港股市场上腾讯股价却连续下跌,原因就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南非报业进行的减持,南非报业在减持之前持有腾讯股票将近33.2%。为什么南非报业会持有这么多腾讯的股份呢?这家公司有什么背景?接下来啪哥给大家好好梳理一下。
南非报业之所以能够持有腾讯这么多股份,主要归功于最近退休的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
想当年,那还是1999年的时候,小马哥创立了QQ,但是QQ还没这么火热,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小马哥到处出让股权,结果当时大家都不看好QQ,认为QQ是不可能盈利的,确实,当时小马哥心里对QQ未来也没底,所以满大街的出让股权,但是没人要。
这个时候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来了,因为看好科技股的未来,最重要的是有钱任性,所以花了110万美金买了当时腾讯20%的股权,当时李泽楷也想亏了就亏了,反正我家有的是钱。
就这样,到了2001年,腾讯的QQ业务慢慢起来了,这个时候李泽楷把QQ的股权给卖了,卖了1260万美元,110万美元买的,才2年时间,算是比较不错的投资回报,当时“接盘”的是南非的一家MIH公司,这家公司是是谁呢?这家公司就是南非报业的子公司,就这样,南非报业和腾讯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后几年,南非的MIH不断增持,随着腾讯的上市,南非报业最终的股权比例达到33.2%,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要知道小马哥现在的股权比例才8.73%,就已经是中国首富了。而南非报业光在腾讯这一项投资上获利将近1.3万亿人民币。堪称世界股权投资的经典之作。
我是啪哥,觉得啪哥说的好,点个赞,更多金融知识,请关注啪哥动态。
对于4人在杭州海底捞自带食材,最后只消费74元,你怎么看?
去年12月12日,海底捞火锅放大招,申明从当天开始,凡来到海底捞消费,可自带食材,酒水,并不设最低消费,想在店里坐多久就坐多久⋯⋯顿时,这条新闻就在餐饮界炸锅,网民们则纷纷叫好。
海底捞的思路是这样的:虽然我申明了可以自带食材酒水,但你消费者请朋友吃饭,总不可能自己拎着一篮子的菜来餐厅!如果真有人会带,那也只能是少部分人,带上少部分菜。
你商家敢无底线宣传,我吃客已然无底线消费。消费的亮点,马上在杭州出现了。
这天,果真有四个人,自带着一大堆食料,直奔西湖边的海底捞店。
他们一轮又一轮拿出自带的各种菜,服务员一轮接一轮的帮他们提供清洗、端盘等服务,甚至还现场包起了馄饨。
最后,这一顿的费用是:38元锅底的钱➕9元每人的资助调料费,即共74元。
在此后没多久,海底捞紧急宣布,酒水可自带,但自带食材不行。理由是:万一吃坏了,谁来负责?
更改政策的道理是没错,不过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商业宣传也不好过头,没有底线的宣传,最后自己却又承受不了,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海底捞的这个噱头,并不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本号。(图片来源: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杭州跨境电商脸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杭州跨境电商脸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