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商亏本运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电商亏本运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亏损的店面接手就可以运营,转让无任何费用情况下,我接不接?
不知道你接过来准备干什么?如果继续卖床,经营好起来的意义不大,现在床的生意受网店冲击还是很大的。
如果经营其他的,也有可能翻身,不管何时,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找准思路也可以在逆境中生存壮大。
我是经商的,但不是卖床的,直接跟你讲不能接。最起码现在不能接,接手就亏。为什么别人不干了?因为这个老板很精明。他是2月份3月份,包括4月份,绝对是颗粒无收。也就是一个月最少亏12,000,只要全世界疫情不结束,不稳定,这个钱是不好赚的。
你要知道有人买房子,才会有人买新床。你打听一下,现在房地产不景气成交量很少。还有现在结婚的人也少。因为不能集体办酒宴,只有结婚人群才会买新床。你想一想这两类人不买床。卖床能有多少成交量?
感谢邀答
做任何生意,经营任何门店首先少不了的是要做一个市场调研,盲目的出手只会让你回报无门,你要做一个简单的调研,之前的这家店为什么会亏损,是管理不善,还是选地与经营模式不搭配?
如果说是因为前者管理不善,可以接的,你只通过你的努力,完善一下店面管理,重新注入新的血液,说不定能在你的手里起死回生的!
如果说是因为选地与经营模式不搭配,你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市场,如果可以更换其他商业模式,或者进行转型的话,找好策论,做好经营计划应该是可以的。
就今年这种情况:1储备现金,粮食。2别辞职,别创业,别投资。3回归基础消费,别大手大脚。4锻炼身体,别得病。5别被高返利忽悠。6控制情绪,特别是亲友之间。7少去人多的地方。8别买房,远离股市。9回家做饭,减少在外用餐。10好好睡觉,早睡早起。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要从店面位置,周边店面情况,地段,人流量,目标消费群体,每天运营成本,来综合考虑的。
上家亏损真实的原因,要大致了解清楚,别人投资了大笔资金,都是为赚钱为目标来的,做不下去,真实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入不敷出,店面难以维继。二是店面周转勉强持平,难以突破。如果经营类别与上家一样,建议不接为好。虽然上家在硬件方面已在前期打好基础,省了很多麻烦,越怕麻烦,后面一样会麻烦。但是其经营的这段时间,已经将名声,口碑都已经做差了,周边的消费群体,已经受负面影响而不来消费。人是群体性动物,只要有人议论,就会人云亦云。
如果地段,人流量,消费目标群体,运营成本这些都预算在可接受范围内,经营类别与上家是有区别的,那就可以接手经营。
不达标,亏本运营,昆明地铁被点名了, 你怎么看?
地铁作为一个民生工程,并不能以经营性的眼光去看待,在和平时期起的作用是方便市民通勤,在特殊时期可以起到人防和避难的功能,所以地铁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
再说地铁的亏本经营,实际上要看是在什么基础上亏本经营,如果是在投资利润率上面看的话全世界都基本没有多少盈利的地铁线路,甚至铁路和高铁都很少,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城市还是喜欢修修修呢?因为做这样的一次性投资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收入,比如说工作效率的提升,市民的获得感提升,城市价值的提升,这些是无法用基本的货币来衡量的,然后说到地铁运营性的亏损,那么这一块就很好解决了,如果抛开一次性投资的修建成本,地铁带来的流水还是非常可观的,至少养地铁公司没什么问题。
如果有人要给地铁设置标准,那么应该是如何舒缓高低峰地铁拥挤,怎么运营让票价更实惠,设置的线路是否合理,服务是否人性化。
我国从2017年7月13日起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对2003年出台的申报建设地铁的三项指标分别为财政收入100亿元以上、GDP1000亿元以上和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后修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这也让去年13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叫停!
可这毕竟还是让建不让建的问题,而不是运行可否实行盈余的指标要求。决定是否可以运行达到收益平衡,那要看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人数指标”。这次调整指标要求中也是从2003年出台的“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调整为现在的“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的要求。
昆明地铁被点名其实是一个开始,目前地铁运行的城市基本上是在亏损运行,需要通过每年的地方补贴,而地方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地铁上盖土地规划和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但土地收益的一次性和地铁运行成本的永久性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激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地铁会压力沉重,甚至无法承担巨额地铁融资债务、运行成本和融资利息的现象。地铁安全问题也会成为重中之重!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地铁规划超过200公里的也就只有十多个城市,而我国目前齐头并进的局面很快将会有数十个城市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但笔者认为我国可以达到地铁规模300公里以上的城市不应超过20个。控制地铁无序生长也是当务之急,不能为了眼前的增长率而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性。
国际通用的每日万人次/公里的客流量是一个最直观的衡量标准!下面就用这个标准来分析一下。
看看香港的每日客流量的万人次/公里指标为3.61才勉强达到盈余的条件,而国内城市中排在其后的分别是西安1.***、广州1.71、深圳1.62、成都1.47和杭州1.38。北京和上海也只有1.31和1.21万人次/公里。
看看昆明只是0.62,还不到香港的1/6或西安1/3。可却也不是国内每公里客流量最少的。还有更低的温州0.06、乌鲁木齐0.19、厦门0.47、[_a***_]0.44、宁波0.49、大连0.3、青岛0.31、天津0.57。虽然以上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未必一定准确,但可以肯定除了昆明还有更多城市达不到要求,都是在艰难前行、压力巨大!
总之,要达到如香港那样日客流量达到每公里3万以上,估计我国没有一个城市也实现不了。但是那些低于1.5万人次/公里客流量的城市更要警醒自己,不能盲目大规模进行地铁扩张。否则,总有一天将会把腰折断!
为什么一些上市公司要质压股权?难道公司一直赔钱运营吗?
上面的几个所谓财经作者都没有一点基本的财经常识。股票质押的融资人一般是股东,上市公司并不会拿到钱。股票质押高证明股东很缺钱,上市公司并不一定缺钱。当然,市场上存在极个别股东将股票质押融资后把钱再借给上市公司。这种情况极少存在。
谢邀,其实关于股权质押这个问题要分层面去看,对于股东而言,质押股权可以融出资金,补充资本,维持公司的流动资产,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资金运转行为。但是这个功能被我们中国人扭曲了,现在中国的资金渠道被严重扭曲,很多中小企业的控股股东就借助这种质押股权的方式来担保借出资金,只是用途往往就不再是补充公司的流动资本或者投入生产增资,而是借此***其财,根本不管股权的后期处理问题,这就导致很多的金融机构承担很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公司股价低于保值预期,就会产生爆仓风险。另外一方面对于接受股权质押的金融机构而言,一般来说都要严格审核公司的质押资质和质押用途的,但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严格要求,而且很多都是违规质押的,所以导致现在出现大规模的股权质押风险。其三就是二级市场的小散户们,他们本身也是属于股东范畴,但是由于公司的大股东和金融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就让小股东承受极大的被动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二级市场始终无法有效上涨的原因!公司上市之后大规模股权质押,没用在公司经营上,反而和金融机构联手***,将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股东,中国的股权质押政策已经被用坏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极其痛心的事情!
关注经济解读,关注@小欧股迷,感谢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商亏本运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商亏本运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